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什麼是針灸?



針灸治療法是一種最古老也最常用的醫學治療手段,它最早出現于2000前的中國,直到一九七一年,基辛格博士為尼克遜總統訪華之行作準備而到訪中國,隨行記者James Reston因患闌尾炎須入院做手術。這次令同行的西方人士大開眼界,術後的痛楚竟然可以用針灸控制。Reston在紐約時報寫了他在中國醫院留醫的經驗,從此就把針灸的知識帶到美國人的眼前。隨後,針灸治療更在美國幾個州獲得合法化。
研究證明,針灸治療法是一種適合各種體質狀況的,非常有益的治療方法。針是指針刺,是用細針刺入人體相關穴道,加以適當的手法以達致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灸是指利用艾絨(中藥的一種)間接或直接燃燒產生溫熱刺激穴位,道理跟針刺相同。依照中醫傳統的理論,正常的人體內存著一種「氣」(生命的能量),針灸治療的原理是尋找氣失去平衡之處,把針插入身體的經絡系統,也就是能量管道,以操控體內能量(氣)的流動,以便恢復人體能量的和諧。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公佈的結果,有四十三種疾病用針灸治療會有較突出的療效,分述如下:
上呼吸道疾病:
急、慢性鼻竇炎/急、慢性鼻炎/普通感冒/急、慢扁桃腺
呼吸系統疾病:
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眼科疾病:
中心性視網膜炎/白內障/急性結膜炎/近視眼
口腔疾病:
牙痛/拔牙後疼痛/齒齦炎/急、慢性喉炎
消化糸統疾病:
食道賁門失弛緩/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增多症
急、慢性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結腸炎/急、慢性桿菌性痢疾
腹瀉/便祕/麻痺性腸絞痛
另外,針灸療法也被證明對減肥的輔助治療非常有效,因此被營養學專家推薦。針灸療法還對以下病症的輔助治療有顯著效果:
肌肉/神經痛症治療
- 關節炎
內分泌/婦科
- 腦癱
- 干熱與過敏症
- 不孕症
- 更年期綜合症
- 免疫系統功能低下/亢進
- 壓力治療
戒除不良癮習
- 麻醉品/酒精
- 煙癮



接受針炙治療疼痛嗎?
當針刺入穴位時,你會有輕微的感覺,這種感覺被稱為“得氣”或“得到氣”。“得氣”并不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它的表現也有很多種。通常,大多數人會覺得該部位有點脹痛,麻木,麻刺,或發熱感覺。在有些情況下,這些感覺會隨經脈傳送,影響到全身。



針灸用的針是什麼樣的?

針灸針是由盤繞的手柄和極細的帶尖針杆組成。針尖是實心的,不會注入任何物質到人體內。我們使用的針都經過嚴格消毒包裝處理,并且一次性使用,用完即棄。



針灸治療的過程是怎樣的?需要治療多少次?

在治療時,治療師會根據治療需要選擇適當的針,這些針可能由人手操作,也可能用一種小型電子儀器來操作,以達到最佳效果。一般來說,每個療程包括10-15次治療,每隔2-3天一次,但治療頻律主要還視具體情況而定。

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What 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ese culture,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to juveniles someone’s energy and circulation status or to lower down someone’s agitating stress can be satisfied by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the practicing of TCM is popularly observed in Chinese society and its influence even covers most regions in East Asia till today.

The origin of TCM bases upon harmony and unity linked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This is the most unique concept of TCM different from modern medicine which purely bases upon materialism. Through the four methods of diagnosis, such as,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complexion, auscultation and smelling, interrogation enquiry, diagnosis by feeling the pulse, a TCM doctor can tell both the apparent and latent diseases easily. Then, he can settle with an optimum treatment strategy and medical measures for each individual patient. The common medical treatment varies with different skills, such as, acupuncture, herbal medicine, moxibustion, Chinese medical message and guiding. Above all, the major and most important concept is that perfect prevention makes the best doctor, cited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y Huangdi Nae Jing.

什麼是中醫?




雖然"補氣血"、"退肝火"等類中醫名詞從小便能琅琅上口,但因西式教育與文化的影響,以至於傳統中醫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不可否認的,中醫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它融合多種東方哲學後形成一套有別於西方唯物的辨證論治體系,並深深影響東亞各國傳統醫學的發展。


與西方近代醫學不同,基於古代中國「天人相應」的觀念,中醫認為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時的正氣交替,人體相應有升降出入的氣機流行。而當天地有雷電霜露等四時不正之氣時,人體便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疾病的侵擾。因此一旦罹患疾病,中醫師便須利用四診(望、聞、問、切)來診斷出疾病的病位、病因與病性,接著視病情調配具有五味(酸、苦、甘、辛、鹹)、四氣(寒、熱、溫、涼)偏性的藥材處方,或是以針灸穴位、舒筋導引的方式來治療疾病。另外除了治療"已知"的疾病外,在疾病尚未完全展露前往往已在脈象、形色上產生一定程度的氣血紊亂,因此古代醫書《黃帝內經》中「上工治未病」的養生預防觀念更是貫穿中醫的基本原則與治療特色。


經由《黃帝內經》、《難經》的論述內容可知,中醫在秦漢以前已有百家爭鳴的醫學觀點,而於東漢醫聖張仲景著述《傷寒雜病論》時已形成完整的診治體系並由醫書流傳下來,後再經各代醫家的補充論述後終至大成。民初雖因西方思潮的衝擊而與其他傳統思想般一度備受質疑,但現在看來,傳統中醫學對於東亞各國,甚至全世界人類的健康仍有其不可忽視的貢獻、經驗與價值。